上大學期間,那時候還沒有高鐵,上學回家來回都要坐綠皮火車。那時大站小站都停,印象最深刻的是到了符離集站,火車一停,賣燒雞的蜂擁而至,那可是與德州扒雞、道口燒雞、錦州溝幫子熏雞并稱“中國四大名雞”的符離燒雞。當時在符離集除了有燒雞的誘惑外,即刻想起的就是名揚四海的絕句《賦得古原草送別》,寫的就是符離的草原,好想下車一看究竟。
符離集是歷史名鎮,曾為郡縣治所,在宿州北20里,因北有離山,地產符草而得名,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在這片人杰地靈的土地上,唐朝韓愈居符離三載,寫出了《賀徐州張仆射白兔狀》的名篇;皮日休晚年移家符離,死后歸葬在濉水之濱;唐貞觀年間,符離五子同中進士而轟動長安。
《符離鎮志》載:符離鎮以南的古符離東北二公里處的濉水南畔,濉河與斜河交匯處三角洲,有一片高臺,臺上樹木茂盛,碧水蕩漾,風景秀美。當地老百姓叫其“白堆”,這就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故居東林草堂遺址毓村,現在稱東菜園村。
遺憾的是,我數次途經符離集,只見到滿街市都是燒雞廠家的牌子和店鋪,沒有見到東林草堂的遺址。而歷史對該時期的白居易記載甚少,我們也只能從他那71卷《白氏長慶集》及他人的詩詞中去推測,“以詩證史”,也可“以史證詩”或“詩史互證”,來解讀白居易與符離的淵源。
2015年,筆者參加安徽省第五屆酒文化交流會。會后與安徽酒文化會長吳曉光談及安徽省第五屆酒文化交流會白居易紀念酒時,吳會長多次相邀筆者去參觀白居易在宿州留下的文化遺跡,因為工作時間關系都沒有成行。
為了收集研究白居易的資料,追憶當年白居易在符離學習境況,9月21日,筆者利用中秋節假期,來到白居易當年生活過的地方(唐朝的時候叫毓村,現在稱東菜園),尋找白居易故居遺址參觀。
一出徐州,沿著符離大道一路向南,下了符離大道沒有10分鐘路程就到了東菜園村,村址就在古符離東北濉河與斜河交匯三角洲南岸。
在濉河旁邊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說原來的東菜園早年因為修鐵路拆遷了,以前為了紀念白居易建立過白公祠,但是后來也被毀壞了。而濉河與斜河交匯旁邊的那處空地,就是之后將要規劃建設的白居易故居,這里也會建設東林草堂。原來白居易故居現在還沒建成,難怪外地游客慕名來這里找不到白居易故居,找不到東林草堂。
跟隨導航,沿著新汴河景區一路尋找而來,找到位于汴河南岸的東林草堂。當然這處東林草堂并非白居易當年的讀書處,只是作為景區內對本地文化的一種弘揚罷了,不過這里的確有白居易詩詞中“古原”意境。
看完東林草堂,筆者又來到坐落在宿城古護城河旁的樂天園。園子中間,一座塑像面門矗立:青發蒼髯的白居易頭戴幞帽,身穿青衣,右手執卷,依石而坐,歷經滄桑的臉上寫滿了憂慮,目光深邃地凝視著遠方,若有所思,莫非是在思念這座城市里最讓他心動的初戀女子?
今天的宿州,有了遠近聞名的“樂天醉”酒,安徽省第五屆酒文化交流會白居易紀念酒酒瓶造型就取自樂天園內白居易雕塑。
酒瓶高18厘米,長14厘米,寬9厘米,酒瓶正面左下角印有“白居易”三字,底部印有“安徽省第五屆酒文化交流會紀念”及“2015年3月于宿州”字樣,酒瓶底部印有“香型:濃香型”“原料:水、高粱、大米、小麥、豌豆”“生產許可證號:QS3400 1501 6960”“執行標準:GB/T10781.1”“質量等級:優級”“酒精度:50%vol”及“凈含量:500ml”等,第五屆酒文化紀念酒也把“樂天醉”酒推向了文化的制高點,不得不讓筆者為會務組的選題點贊。
逝者如斯夫,白居易留給我們的又豈止是這些,樂天好酒,從他詩詞中可以感觸到。筆者確信白居易在符離一定喝過符離的酒,但他一定沒有喝過樂天醉酒,之所以宿州市酒廠改名為安徽樂天釀酒有限公司,一定是文化使然。也難怪徐州到宿州快速通道不叫徐宿大道,而叫符離大道,都是如此吧。
如今,古符離猶在,濉水長流,唐河臥波,歲月磨失了白居易的足跡,但多了白居易的詩歌,在古符離大地的歷史上有了白居易,幸甚!
東林舊址的鄉野花朵,符離大地的離離芳草,都在呼喚著白居易的詩魂。如果說白居易的前期創作靈感中有來自對湘靈的思念的話,那么符離集這塊風水寶地對中國唐詩的發展便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重讀這些史料,聆聽傳說故事,仍然可以再現古符離往日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而這款紀念酒在酒文化中再次定格白居易在宿州的“痕跡”。
(作者系酒文化研究學者,高級工程師,中外酒器文化協會常務副主席,江蘇省酒器文化聯誼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九州華棠酒器文化博物館執行館長。)